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性别暴力 > 反家暴小科普 |针对LGBT群体的性别暴力

 针对LGBT群体的性别暴力

作者:翻译:得为的 校对:黄淑贞 来源:北京同语


针对LGBT群体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吗?你能想出什么例子来说明你的答案吗?


      当我们讨论性别相关的暴力时,我们往往会忽略针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即LGBT群体)的暴力。但是, 性别(gender)和性态(sexuality)是两个紧密关联的概念。常见的比如说,对LGBT群体的暴力施行者,会通过表达他们对男同性恋者性态或男性气质的厌恶,来“合理化”其暴力行为。对于LGBT群体所遭受之性别暴力的忽略,反映出我们信息的匮乏,同时也反映出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在保护LGBT群体的问题上,立法以及其它方面措施的不足。我们没有任何普适的处理及保护性少数群体的法律文件;LGBT正面临着“……从国际人权规范的全面保护中不断排除在外”的局面。最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驳回了一项明确承认同性恋的文件,这表明相比异性恋公民而言,LGBT群体正遭受不公。

         LGBT伴侣关系中的家庭暴力

      无论对受害者还是服务机构而言,LGBT伴侣关系中的家庭暴力都更难以识别,因为“主流”的家暴服务通常并不在同性关系中识别家暴,也很少会有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但是,数据显示,暴力在异性恋、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关系中发生的比率大概相同(四分之一)

        同性与异性家庭暴力的异同总结如下


      相同点包括虐待的形式施暴者对于被害者的控制被虐待者可能会感受到的孤立感,以及“暴力循环”(cycle of violence)的机制。

         不同点包括


         孤立感:伴随家暴而生的孤立感会与LGBT在恐同社会中所受的孤立相结合。LGBT社区中对于家暴的沉默可能会进一步孤立受害者,且给予施暴者更大的权力。LGBT社会网络中有限的社区空间更使之雪上加霜:(受害者)很难保护隐私,离开也将变得更难。

        异性恋主义(Heterosexist)操控:施暴者可能会威胁向朋友、家人、同事或房东“爆出”受害者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除此之外,现有的服务可能会违背个体的意愿,要求他或她“出柜”。

         对进一步压迫的恐惧:作为一个遭受压迫和诋毁的群体,LGBT群体往往会犹豫是否要说出这些问题,因为这可能会进一步“玷污”这一群体。

         基于性别的否认:关注受虐妇女的运动往往忽略了这一事实,即女性也会施暴、男性也会是受害者。这一否认广泛存在于警察、医院工作人员和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工作人员之中。

         性别迷思:人们往往假设,两个打架的男人一定是平等的。于是,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即GBT群体)关系中的男性往往拒绝承认他们会是受害者。而考虑到社会关于“偏差行为”的假设,人们还可能臆断这种暴力可能是施虐-受虐癖好(SM)的一部分。

历史压迫的语境:对于庇护所、社会服务机构、家暴服务机构、警察以及法院,LGBT往往格外小心。对于这些曾对LGBT群体进行排斥、怀有敌意、施行暴力的机构,LGBT受害者也许会害怕他们得到的将是恐同、不信任、拒绝和贬损的遭遇,从而受到二次伤害。

“我从来没有在个人经验或是教育中接触到家暴。通过媒体,我能抽象地感知到它的存在,但是我从未作这样的逻辑推断,即我,一个男同性恋者,也可能成为一个受害者。由于我没有辨认出这种虐待是家暴,所以我从来没想过去寻求帮助。”

FORGE组织写道:“大部分家暴庇护所及服务都围绕异性恋女性受害者而建立,因此,在这些旨在帮助受害者的组织制度中,被女性或男性虐待的男同志(与直男)无法找到他们的位置。男性受害者经常被告知,唯一可以向他们开放的避护所,只能是为无家可归人员而开的应急住所。”

一些良好实践的例子(这些实践将同性伴侣包含在其工作范围中):

在阿姆斯特丹,最近出现了一个为家暴受害者与施暴者而开的特别“热线”。在对两名热线志愿者所进行的访谈中,志愿者们使用了更为中性的词汇“伴侣”,并且给出了一个涉及到同性伴侣家暴的例子。

一位家暴幸存者分享了她在大学校园里偶然看到一张海报的经历:“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关于男女同志伴侣关系中的暴力海报时,我只是单纯的路过,心想这与我的生活毫无关系。那天中午在我吃去午饭的路上,海报上的一些关于虐待的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来研究这张海报。我意识到,在我与Edie的关系中,我正是这种暴力行为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我最后会成为支持组织的一员。”




Copyright © 2003-2016 北京为平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735 京ICP备10036258